今天是:

作者列表 | 驻站作家 | 文章归档 | 手机站 | 排行榜 | 留言 | 专题 | 帮助 | TAG标签 | 简体中文 | 存在桌面
散文之窗 杂文世界 短篇小说 诗词歌赋 凭栏论世 校园文学 随笔小记 心情日记 网络情缘 长篇连载 有声文字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草根文学网 > 原创文学 > 散文之窗 >

青城书院的幽香

更新时间:2011-12-26文章来源:原创再发 作者:范宇 阅读:阅读字号:

  到达青城镇已近黄昏,一座古镇,很安详。
  
  在罗家大院住下,一阵古色古香的风从楼阁间的缝隙吹来。这风把一切的喧嚣都吹走了,名利、成功、权势、金钱,也一并吹走了。倚靠在花雕木门上,院子里一棵新抽芽的柳树在随风飘荡,好像是友好的欢迎,没有折断,不是送别。
  
  要不是一辆现代的汽车的鸣笛声从耳边飞过,我已分不清这里是明朝还是清代。
  
  夜晚总是来得那么突然,特别是在这样一座小镇。暮色很快漫过屋顶的青瓦,漫过院子里的垂柳,漫过我倚靠的木门。
  
  一个小镇被暮色包围,客居的人,最好的选择是沉睡。沉睡在这样的一座小镇,是缘分,是温暖,是幸福
  
  但我无法沉睡,隐隐约约总能闻见一种奇奇怪怪的香气。不是花香,不是树香,不是草香,又似曾相识,越来越迷幻。
  
  连深夜里的梦,也萦绕着这香气。
  
  2
  
  柳树的枝头,最先发现天边的微光。小镇的清晨是被鸟儿啼破的。
  
  书院,书院,书院。清晨的青城,让一个书生第一时间想到那个魂牵梦绕的书院。一个小镇,一个书院,一个朝代,风风雨雨,会留下些什么?
  
  一个千里之外的书生,就这样莽莽撞撞地站在一个悠悠的书院面前。青城书院,四个悠然的古体字,悠悠地安放在门前的匾额上。
  
  匾额下的门,已经痕迹斑斑了。痕迹斑斑并不要紧,上面用隶书写就的八个大字还清晰可辨:“菁在造人,朴棫作人。”八个大字,不知有多少书生,衣袂飘飘,从这儿走进去,然后又从这儿走出来。走进去是一个书院,走出来却是一个天下。
  
  一直有一个印象,书院应该在崇山峻岭之间,像岳麓书院。而青城书院,怎么就莽莽撞撞地跑到一个黄土漫漫的西北小镇?
  
  疑问像青城镇的晨曦一样,越升越高。漫过我的头顶,漫过青城书院的门楣,漫过远处的黄土高坡,漫过茫茫的天际。
  
  青城书院的门槛不高,轻轻一抬脚,便进去了。
  
  3
  
  刚一迈进书院,便被震撼了。是谁留下一个这么清幽的书院?
  
  远处是漫漫的黄沙,而这里却留下一个这么古朴的小镇,留下一个这么幽静的书院,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院子似乎还有些含羞,用一块屏风,遮住院内的风景。屏风其实就是两扇薄薄的木门,上面有一些规规整整的格子,看上去略显沧桑。远远地,通过那些格子,可以隐约地看见院内青幽幽的草和翠绿绿的树。真没想到一个书院竟然可以如此妩媚,柔美得像一个半面遮纱的女人
  
  越是柔美,越让人想揭开她的面纱。小心翼翼地走过屏风,一个四合院式的院落就向你扑来。天井里那些青幽幽的草和翠绿绿的树,完全裸露在我的眼前。半面有半面的朦胧,裸露有裸露的风韵,这样一个书院还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突然有些香气闯进我的鼻孔,淡淡的,幽幽的。我在院子里,仔细地寻找着幽香的来源。一棵树,一棵草,挨着挨着的找,终究还是没有发现香气的源头。哪里都没有太浓,哪里都没有太淡,一个书院都浸润在这幽幽的香气之中。
  
  突然,想起了昨晚隐隐约约闻见的那股香气。香气,香气,昨晚的那股香气不正是这书院的幽香吗?
  
  立即明白,这股香正是青城书院浸润了几百年的书香。
  
  4
  
  院子四周都是古色古香的屋子,斑驳却不失风雅。这些屋子我早就想走进去了,以一个书生的虔诚。
  
  屋子里或许都被今天的人们做了一些调整,挂着青城书院一些老师和学生的书画作品。这些字写得非常漂亮,只可惜,我对书画的感悟力不够,很难找到那些高洁的灵魂。我只知道,这些书画作品虽没有放在博物院,但它的分量绝不会太轻。
  
  或许,这些书画挂在这里,不是遗憾,而是幸运。
  
  除了书画,墙壁上还悬挂着一些介绍文字,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不清。一个一个看过去,一次比一次费力,但它们的吸引力确实太大了。一个书院,一个书生,一段历史,一颗书心,怎么能不紧紧吸引?
  
  终于再次被震撼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书院。
  
  几百年来,经书院培养的童生和生员,通过科举考试,出了进士0人,其中皇榜翰林罗经权1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孝廉方正8人、贡生83人,其他如秀才廪膳生员不计其数。
  
  一些多么响亮的数字啊!有了这些数字,在浩浩荡荡的书院之中,青城书院可以挺直它的腰板。不过它一直很低调,隐藏在一个小镇的深处。
  
  看着这些惊人数字,和斑驳的墙壁,竟然有一些想流泪的冲动。
  
  5
  
  书院,青城书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没有找到。
  
  有一条窄窄的小径通往后院。也是青幽幽的草和翠绿绿的树,正面有一间屋,总感觉这间屋有些特殊的魅力。我想,书院最重要的地方,应该就在眼前了。越是重要,就越是最后出场。果不其然,这里就是课堂,走出了翰林,进士,举人,秀才的课堂。
  
  讲台和课桌都还在,没有变,古色古香的木桌和木凳,整整齐齐地安放着。这里早已没有老师和学生,但是这些课桌却没有被搬走,也没有铺上厚厚的尘灰。显然,这里经常有人打扫,有人擦拭。打扫的人如此细心,会不会就是那些书生的后代呢?
  
  耳边好像响起了琅琅的书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慢慢地沉迷在这种虚幻的书声之中,一个书院好像回到了遥远的清代。但又有些不同,这些书声已没有清代的功利,纯纯的,悠悠扬扬。
  
  讲台与书桌就在面前,找一个位置坐下,自己就是一个儒家书生。什么也不想,只想旁边多坐一些同窗,来一位老师,给我们上一堂《论语》。
  
  还没有翻书,书香已经四溢。这样一个课堂,着实不应该只留下一些摆设。
  
  亦真亦幻,难免让一个来自大学课堂的书生有些感伤。
  
  6
  
  这样一个书院,到了今天,进进出出的已不再是书生,而是游客。书生是我,游客是他们,有些感伤,已不足为奇。
  
  我是一个书生,但是青城书院的看门人,向导和游客都不知道。在他们的眼中,我就是一个游客,一个匆匆而来,又将匆匆离开的游客。但历经风雨的书院,它知道我是以一个书生的身份走进它、解读它的。
  
  它一定知道,那些书声,那些幽香可以作证。
  
  在书院里,停停走走,就是不愿意走出去。书院最需要容纳的就是书生,而书生最应该踏进的地方就是书院,一个愿意容纳,一个愿意踏进,怎么舍得分离?走到哪一个角落都行,千万不要赶我离开,心里这样暗暗地乞求着。
  
  走进来是一个书生,却不得不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离开。琅琅书声没有了,书生也该离开了。
  
  幽幽的书香还浸润着这座书院,或许也只有我这个外地来的书生才能够闻见。
  
  这时,耳边响起了另外一种声音,黄河的声音。原来黄河就从青城书院身边淌过,有了这条黄河,我心中所有的疑惑都可以烟消云散了。

喜欢
(0)
0%
不喜欢
(0)
0%
------分隔线----------------------------
编辑点评
  • 伊若雪 于 2011-12-26 11:14:48 审核

    通过作者的文字,走进古色古色的青城,感受浓郁的书香气息。

发表评论(注册会员并登陆后才可以留言评论哦)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随便看看
www.baijialebb.com..www.quanxinbct.com.www.nseei.com.www.45888888.com.www.gxbei.com.www.bocaishengya.com.www.qlf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