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枚钱币,是家传的古物。
如果说一枚古币,不蕴含深厚的文化气息,恐怕无人会相信。有关我这枚古币的来历,祖辈未留下任何口传信息,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没有任何背景,如政治、科技以及人文等。出于好奇,利用闲暇,经过多方查证,我终于对这枚古币有了一番了解,还包括诸多相关的知识。
一是初识:通过测量,以及博客和论坛的征询,还有网上搜索的资料,都证明它是墨西哥鹰洋币。其制造于1869年,直径约39毫米,厚约2。5毫米,为银质花边型,重约26。8克。正面图案为一只雄鹰,张着翅膀,嘴里叼着一条蛇,伫立在一棵从湖水岩石长出来的仙人掌上,其下由橡树和月桂的枝叶环绕,据说象征力量、忠诚与和平,上边缘的文字自然指墨西哥国。背面中央为一顶自由软帽,帽沿书有“自由”字样,帽周围放射长短不一的32支光柱,代表该国31个洲和1个联邦区。
二是历史:史料记载,乾隆与嘉庆年间,随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外国银元开始涌入中国,切实与我国当时币制落后有很大关系。有关墨西哥鹰洋币,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使用的新铸币,铸造起于1823年,19至20世纪曾在中国各地广为流通。据宣统二年的统计,当时中国所呆滞的外国银元约有11亿枚,鹰洋就有3~4亿枚之多,数目之大可想而知。当然,该币早已停用,现只有收藏的价值。但鹰洋币既如此多,就必有真假之分,于光绪年间曾有人写过《学看鹰洋法》,归纳起来共计六法:一看板子,二察神色,三看花纹,四阅边道,五听声音,六审轻重。
三是流通区域:鹰洋币使用地域不光只有中国,还包括日本、美国等一些亚美国家。但鹰洋币自流入我国,流通区域自东南沿海,逐渐向内地蔓延,后很快占领华南、华中、华北等诸多地区,并不断向西北、东北渗透,一时间不仅完全取代了西班牙双柱本洋的地位,且大有挤压其它如英国马剑、荷兰银洋、日本龙洋等各种外国银元流通领域之势,后期虽有英国站洋、法国坐洋等各自强占部分地域,但鹰洋确算是曾在旧中国大地上流通最广的外国银币。
四是版别繁杂:鹰洋的版别主要根据制造厂、制造年份等因素作以区分。据统计其制造厂有14家左右,在背面边缘文字如Mo等即是铸造地或厂的标识。其中“8R”为货币单位,而“1969”类符号即指铸造年号,“Y。H。”则是批量检验师名称的缩写,类似“10D”等符号就是重量、含银量等的标示。
另外,我的这枚古币上,明显刻有两个“南”字,起初以为是中墨两国那时曾有一对男女,因爱恋之深,又因政治、地域等原因不能如愿,而在钱币上刻下此二字以表忠贞,视为日久的纪念。后经查实,说这叫戳记,是国内为鉴别真假,于钱庄兑换时,在银元面上所盖的戳记,以示对银元真伪的负责。
据说,1932年,红军在福建上杭击败国民党军队钟绍奎部,缴获了一套铸币机和钢模,后被迅速送到瑞金。从此,中央造币厂开始采用机器铸币。机器铸币采取昼夜不停的三班制进行,一天可生产4、5千块银元,但铸造的仍然是墨版鹰洋币、孙中山头像银元和袁世凯头像银元。铸好的银元用钢印戳凿上“工人”二字,戳的位置或面或背,没有一定规矩。铸好的银元以500块一箱向中央输送。中央苏维埃共和国用这些银元,从白区换回大量急需的物资。墨版鹰洋为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起过一定作用,这就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一段有趣的故事。
当然,戳记不止这两个,还有“公仁”、“苏维埃”、“工”等,而带“工”字的鹰洋币,史称“井岗山工字鹰洋”,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岗山后,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稳定金融,用鹰洋版而铸造的银币,作为收藏,现在的市值已达10万元以上,可谓非常珍贵,只是赝品太多,一般人难以识别。
看,我这一枚古币,哪是仅值几百元的家传,简直是一片广阔的天和地,真乃无价至宝,我一定会将它珍藏好,连同我的这篇资料一同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