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家、作家访谈
网站动态 文坛资讯 写手报喜人物访谈 写作指南 编辑文档
返回首页

周克武:寻找生命之根的温暖

发表时间:2008-08-28文章来源:湖南作家网 作者:些子 点击:阅读字号:
      文章导读:湘潭散文作家周克武的新作《桃红李白》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引来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湖南日报》、《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先后发表相关评论,“散文是作家全部精神世界的外化,情感、思想和审美的集中表达”“作品内涵真诚、博大、丰富,亲切感人。”他的


湘潭散文作家周克武的新作《桃红李白》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引来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湖南日报》、《理论与创作》等报刊先后发表相关评论,“散文是作家全部精神世界的外化,情感、思想和审美的集中表达”“作品内涵真诚、博大、丰富,亲切感人。”他的散文多次被《散文海外版》转载,在海外华语文学界也颇有影响,近期澳大利亚《汉声》(第236期)杂志发表《古老文明的深情眷恋---周克武散文的文化解读》,盛赞周克武的散文为古老文明的深情眷恋之一,“呈现出崭新的美学风貌,既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也给人绵长深远的关于自然、人生与社会的沉思。”

为此,我们特邀周克武先生就他的散文创作的艺术进行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访谈。

些子:周老师,您好!前阵子拜读了您的新作散文集《桃红李白》。您作为一个学校的负责人,取这个书名是否有特别含义呢?

周克武:哈哈,书名与自己的身份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只是想表达一种意境,或者说一种寄托而已。

些子:书中大部分都是关于乡村记忆的,风物和传奇不少,均蕴藏了浓厚的情感,您为何如此钟爱乡土题材?

周克武:就题材而言也许并不新鲜。但故乡是一个人生命的摇篮,她给我留下的许多美好记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世界上有些美是需要隔着时空去看的,越是久远,越是动人。这大约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人,即使后半生充满强烈和令人激动的经历,也是注定扎根于前半生的。

些子:本书的第一辑写故乡的风物,生动传神的画面喷薄而出,如果要您仅说出一个事物来代表故乡,您认为会是什么?

周克武:代表故乡的事物很多,比如篱笆、古井、老屋、炊烟,乃至萤光蛙鼓和乡村泥土的气息,一想到这些就会想到那时的故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屋,在我的心目中,她浓缩了故乡的一段历史,储满了亲情母爱,恰似一本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根的温暖。

些子:书中第二辑写故乡的人物,用的简省的笔法,仿佛一幅幅人物速写,用笔虽少而神形兼备。文中充盈的乡情很打动人,如好酒的四婶、严肃而又幽默的乡村教师、吹牛大王童翻书,在人物构思和取材方面您是怎样取舍的。

周克武:这些都是我儿时最熟悉的人物。我很想写出他们最真实最本质的一面。因此,借鉴小说中的白描手法来凸显人物的性格,而自己则很少在文章中发表议论。这只是一种尝试,有人说,散文可以这样写么?但我觉得这样写出的人物更鲜活更真实,有血有肉有个性。

些子:您的散文笔触细腻朴实,文章中常常流露出对底层人物的人文关怀,这些小人物身上不时闪烁人性的光辉,这是体现一位作家修为的地方,写人度己,您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呢?

周克武:是的,我写的都是乡村底层小人物。这些人大都是我的亲人、邻居或者儿时伙伴,他们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但他们淳朴、善良、正直的秉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成长,教会我怎样为人处世。时间愈是久远,我愈是觉得他们可敬、可爱、可亲。我是怀着一种感念和敬畏之心来写这些小人物的。

些子:由于您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是现在年轻人比如我们所不知道的,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想来会很不一样,请您讲一讲好吗?

周克武:我出生和成长的年代对现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确实会比较陌生。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尤其是从物质层面审视,那时的农村贫穷落后,连温饱问题都未解决,因此曾经有许多难以言说的苦和痛。但故乡也像祖国一样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再丑,在儿女的心目中也会留下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

些子:同类乡土散文作家中,您喜欢哪些作家?

周克武:写乡土的作家蛮多,很难说喜欢哪一位,我只能说喜欢哪些作品,比如著名作家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我就特别喜欢读。他写的是现在的家乡,真实、亲切。尤其是他在当代背景下,发掘和重建了乡土生活的丰沛意义,非常深刻,无愧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佳作。

些子:当前文坛的散文创作存在许多问题。一部分作家在默默坚守艺术的纯度并展示生活的热度,但还有不少作者热衷于写无关痛痒的风月文章或者平庸肤浅的风月游乐文章。这些文章占据了副刊的许多版面,缺乏对现实题材的关注,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克武:世界是多元的,人们的选择也是多样的,所以我的心态比较包容。不过就个人而言,我写不出也不想写那些私人情感空间里的期期艾艾,总是满眼玫瑰泪水,一脸淡淡忧伤,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乏味。

些子:散文的形式自由,内容驳杂,您在创作中,会不会有意识去分别,这篇的主调是叙事、抒情或者议论?

周克武:不会。我只是跟着情感走。事实上,在很多优美的散文中,这三者是兼而有之的。

些子:您理想中的散文它该是什么样子?

周克武:取材真实,情感充沛,真切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生命体验。

些子:《桃红李白》是您出版的又一部专著,在此之前,你还出版了杂感随笔集《公鸡下蛋的传闻》,其文风犀利,将现实关注及人文情怀结合得很好,并且形式多样,你能简单谈谈这部作品吗?

周克武:那是几年前出的一部散文集,以文化批评为主。在写作时,我坚守两条:一是以科学理论和传统的优秀文化观作为标尺激浊扬情;二是不断寻求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力戒板着脸说教。所以,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很多专家和读者的好评。

些子:您以后的创作有什么规划吗?除了散文随笔之外,您是否会尝试其它体裁文章的创作?

周克武:暂时还没有规划,不过散文肯定会继续写下去。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写写小说。总之,可以肯定一点,我不会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些子:谢谢周老师接受湖南作家网采访,祝您创作丰收,生活和美。

周克武:谢谢,祝湖南作家网越办越好!

作家简介:

周克武,笔名武克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作,以散文、随笔为主。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检察日报》、《湖南日报》、《今晚报》、《广州日报》、《散文海外版》、《文学界》、《杂文选刊》等十几家省级以上报刊。先后出版过随笔集《公鸡下蛋的传闻》(湖南人民出版社)、散文集《桃红李白》(花城出版社)等。曾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评比铜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比银奖、全国城市党报副刊作品评比金奖、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金奖等奖项,有作品收入五种选本,其中散文《开镰》被收入《中国精短美文100篇》(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日报》、《理论与创作》、《湖南作家》、《文学风》等报刊先后刊登相关评论。湘潭市文联和作家协会日前还举办了“周克武散文研讨会”。

喜欢
(0)
0%
不喜欢
(0)
0%
------分隔线----------------------------
本文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王十月:文学应直面真实的时代

王十月:文学应直面真实的时代
于丹:第一份工作与文字无关

于丹:第一份工作与文字无关
六六:写畅销书靠天份

六六:写畅销书靠天份
郑渊洁:死前捐出所有财产

郑渊洁:死前捐出所有财产
刘墉:让人生有一次次新的出发

刘墉:让人生有一次次新的出发
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

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
阿来:我精心对待文字

阿来:我精心对待文字
海岩:我是个对未来没有特别期望的人

海岩:我是个对未来没有特别期望
走进80后作家——张悦然

走进80后作家——张悦然
凉月满天:写作是我的精神小菜园

凉月满天:写作是我的精神小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