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散文的写法及某些常用词语的用法
发表时间:2011-01-04
文章来源:小不稀
作者:小不稀
点击:次
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导读:散文不求形式上整齐,也不讲究韵律。可见散文的内涵比较宽广,外延也比较活泛。也正因为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在某些人眼里,写散文便犹如行走于一望无垠的草原,有时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只顾贪恋沿途风景,抒发个人感情,而致使整篇文章散如细沙,成
在谈论散文的写法之前,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不求形式上整齐,也不讲究韵律。可见散文的内涵比较宽广,外延也比较活泛。也正因为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在某些人眼里,写散文便犹如行走于一望无垠的草原,有时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只顾贪恋沿途风景,抒发个人感情,而致使整篇文章散如细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文。
从散文的结构发展上来说,散文最讲究“形散神不散”。何谓“形散神不散”?即散文从素材、形式,到表现手法,都可以不拘一格,大胆用笔,自由发挥,是为“形散”。而“神不散”,意即无论你在草原上怎样快马驰聘酣畅淋漓,也始终要围绕一点,即你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这才是整篇文章的重心所在。无论你是记事散文还是记人散文,无论是顺叙、倒叙或插叙,无论是抒情还是议论,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如果说你的思维与语言可以任意遨游天际的话,那么这个中心就是地球。你再怎么遨游,也是要围着地球转的。
从散文的表达方式上来说,古往今来,看无数散文名家,每个人对散文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所写出的文章也是各有特色。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文笔轻灵雅致,如小溪淙淙,悠扬婉约。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荔枝蜜》,人景合一,如一幅水墨画,疏密相间,游刃有余。再如鲁迅的《少年闰土》,冰心的《小桔灯》,意随笔到,如香茶一盏,流畅中见真实,朴素中见高潮。可见一百个人写散文,就会有一百种语言方式。然万变不离其宗。语言美终究是散文最重要的地方。优雅的文字是散落在地的珍珠,而文章的中心则是一根红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珍珠用红线串连起来。当然有时也并不是珍珠越多越好,一篇好的散文,有时只需三言两语,那意境便可呼之欲出,有时只消寥寥几笔,那主题便得以灵活展现。人人都是那根红线的主人,只消依着自己的喜好、一贯的方式,以及或清新或雅优美或朴实或犀利的语言,来将珍珠串连。
从散文的整体风格上来说,散文固然可以写得活泼随意,收放自如,然而太活泼了容易有失稳重,太自如了容易偏离主题。好的散文应该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至少有几处小小的出彩,为最后的高潮作铺垫。要让读者如疲惫的旅人得到心灵的放松,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又如烟雾笼罩中的远山,朦胧隐约,有一种流动的雅致,叫人欲罢不能。散文可以如春天的花,缤纷而亮丽;可以如夏天的云,瑰丽而多变;可以如秋天的风,凄冷而萧瑟;可以如冬天的雪,飘逸而空灵。其实每篇散文都代表着一种情感,或淡淡的悲,或浓浓的喜,或深深的惆怅,或美美的向往。情感的红线只需一根就好,如果杂乱无章随意掺合,那倒反而是画蛇添足了。
关于散文,确实是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模仿。散文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是有时过度追求文字的优美程度,仅以华丽的词藻来堆砌出一个富丽的框架,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珠光闪闪,其实肚中空空。这乃是散文的大忌。
讲完散文的写法,我们来谈一谈某些在散文中常用的字眼。其实这些词语都是语文学科中基础中的基础。现将其中的几个典型词语罗列如下。
一、关于“的、得、地”
中文中这三个助词用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我曾专门撰文就这三个助词作过详细的阐述。现再次重复一下。这三个字的用法是初学作文的人必须掌握的技巧。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太阳”。动词和形容词后用“得”,如“急得冲了出去”。状语后和动词前用“地”,如“我不慌不忙地拉开门”。
现在很多人写文章都是三字混用,影响文章的连贯性。严格来说,这三个助词用错一个,也算作错别字,如果是考试的话,那是必定要扣分的。有些经典句式往往将人看得目瞪口呆。如:我静静的(应为“地”)立在窗前聆听尘世的寂静;我觉的(应为“得”)很开心;我也忍不住得(应为“地”,或不加亦可)回应了她一个甜美地(应为“的”)微笑。
二、关于“哪里”与“那里”
“哪里”,是明显用在表示疑问或反问的句式中的。它泛指任何地方,无特定的指代。如:“你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
“那里”,由完全是一副肯定的语气了。这个“那”字,是指示代词,特指时间、地方或事物。它与“哪里”完全有着本质的区别,平常也比较容易将之区分。如果因为一时失误而写错,那就太不值得了。
三、关于“以至于”与“以致于”
这两个词组经常用在一句话中的下半句的开头处。“以至于”表示前半句讲述的情况所达到的某种程度,是时间、数量、程度与范围上的延伸。比如:“我吃得太急了,以至于连肚子都在微微疼痛而表示抗议。”而“以致于”的用法与前者完全一样,也是用在下半句开头,然而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上半句所表述的原因,所以会导致下半句的结果。比如:“我根本就不知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以致于说错了话也依然浑然不知。”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却容易出错的词语的用法,因为常见,所以即便写错,有些文友也不以为然。殊不知,小学时我们就开始进行错别字的修改练习,我们每位文友都有规范用词的义务与责任。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也是对汉字本身的负责。过多的错字不仅影响编辑审稿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性与美观性。希望各位文友认真对待,同时也希望文友们按规则排版好自己的稿件。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提升散文栏目的“含金量”,以更纯净优美的文字,在这火热的夏季里,为我们的网站送来一片清爽之风。 |
复制本文地址推荐给好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