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的儿子结婚大喜,免费招待村民一场露天电影,想不到电影还没放到一半,观众已经寥寥,其中还多为老年观众。可是如果时间倒回三十年,看这样的电影可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记得小时候,人们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电影了,那时农村没有电视,甚至连一台小小的收音机也没有,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聊以安慰人们空虚心灵的,就是这露天电影了。
往往在电影放映的很多天以前,就会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发布某天某地要放映某部电影的“最新消息”,于是村里的大人孩子,在电影放映前好几天就兴奋不已了,就像要过年似的,期盼着、计算着那个日子的到来。那时各村都有大喇叭,放电影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天还没黑,大队部的那个五音不全的广播员,就开始翻来覆去地通知着那个让千百个村民激动的消息了。
天刚抹黑,顽皮的孩子们,就急不可耐的跑到村头那一块空地上,不但要给自己占据一块领地,而且还给在家尚未完成家务的父母,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势。他们用小小的石子、砖块围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显示出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叽叽喳喳的喧闹之声,一直持续到电影正式开始后的好几分钟。
仅仅在自己村子里看电影那是远远不够的,有时我们跑上几里、十几里的路程去看一场电影,那也是常有的事,经常会遇到雨雪风雷,我们也无怨无悔。
农村放电影很简单,找一块空地,竖两根杆子,然后把银幕拉上去系好。装上喇叭、接上电源,再搬张桌子,把放映机往桌子上一支,准备工作就算完成,电影放映就正式拉开序幕。
看电影的人当中,数孩子们最兴奋,他们有的爬到树上、甚至屋顶,一半是看电影,一般是显示自己的机智和勇敢。
电影放完了,人们还依依不舍,似乎在等待能有另外一部电影的出现。有人甚至在大声叫:还有吗,明天在哪儿放?
散场更热闹,呼孩子的、唤大人的,一阵大呼小叫之后,大家都匆匆消失在夜幕中。
夜,一切又归于沉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