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作者列表 | 驻站作家 | 文章归档 | 手机站 | 排行榜 | 留言 | 专题 | 帮助 | TAG标签 | 简体中文 | 存在桌面
散文之窗 短篇小说 杂文世界 诗词歌赋 凭栏论世 校园文学 随笔小记 心情日记 网络情缘 长篇连载 有声文字
返回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草根文学网 > 原创文学 > 散文之窗 >

麻城游记

更新时间:2012-09-07文章来源:原创首发 作者:石京 阅读:阅读字号:

  我对麻城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中期。那个时候,听一些去过那里的人回来说,麻城是个街道窄狭,店面零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方。再瞧瞧身边那些操着浓郁乡音工友的穿着,想想也应该是那码子事了。前几天,我应好友的邀请,前往了这座红色古城,耳闻目睹,亲身感悟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的人,我对那里的印象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
  
  周末下午四点正,我们乘坐的小车从铁山出发,途经鄂城碧石,穿过黄州大桥,越上大广高速,向目的地奔去。经过二个钟头的行程,我们来到了麻城新城区,下榻于五月天宾馆。
  
  来到麻城免不了要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当我们来到一家大型酒楼,楼上楼下巳是人满为患,好在朋友事先预订了一个包厢,我们才安心地坐了下来。晚餐开始了,鱼面和肉糕依次端上了桌面,鱼面久煮不糊,嚼劲十足;肉糕松软可口,肉味香浓;还有那独具一格的带皮青蛙,它用五花肉烧制而成。此道菜闻起来香味扑鼻,入口后汤甜味美,连我这个平时不怎么吃这道菜的人也忍不住动起了筷子。
  
  几杯白酒下肚后,席上的人似乎都有了几分醉意,当酒足饭饱走出酒店时,天色巳完全黑了下来。秋夜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上,向大地送来柔情的光芒;星星或明或暗,一闪一闪的眨巴着可爱的眼睛;一栋栋高高的大厦排列有序地耸立在街道的两旁,广告牌上那闪烁着五花六色的萤光灯与月光交汇在一起,将光芒射向更远的地方;街面的道路十分宽阔和干净,路两边那绿绿葱葱地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快活的生长;在路上,我们不时会遇见休闲散步的人们,他们中不乏有穿着一身土布衣裳的老年人,还有打扮时髦的对对情侣。
  
  麻城,不仅保存了朴实无华的田野气息,而且增添了不少现代化自然色彩。一畦畦稻田,一处处工厂;一个个村庄,一栋栋高厦;一声声浓浓的乡音,一句句标准的普通话。你听!一阵阵优雅动听的歌声从不远处随着风轻轻地飘来,构成了一幅美妙、快乐、祥和的自然景观。
  
  这座革命老城的变化之快既让我使料未及,又让我感慨千万。我被这一切所深深地陶醉和吸引。我们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丽夜景,不知不觉向音乐大厅的方向走去……。
  
  麻城很早之前就以红色古城而扬名天下。它是明代的八大文化中心之一,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在这里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等45位共和国将军。近几年来,麻城又借助其文脉深厚,民风纯朴,资源丰饶,景色宜人的特点,打造了杜鹃花开、天景山漂流和杏花村旅游等一张张名片,其知名度又迅速得到了新的提升。每年的春夏季节里,游人纷至沓来,人潮如海,赏龟峰杜鹃,游峡谷飞瀑,品杏花美酒。“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一张旅游品牌巳经越打越响。
  
  初秋的麻城,没有了春天旅游的火爆盛况,但第二天我们依然驱车游玩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
  
  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古镇旁,属国家AAA级景区,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就是这里。当小车进入杏花村风景区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风景幽美的景色相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远远望去,“杏花村”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刻划在高高的门楼上,清乾隆皇帝曾御赐的“杏花古刹”巨匾立在村庙前,有着1300年历史的寺庙---杏林寺,看上去似乎人为的翻新过不少的地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著名的《清明》诗文清晰的刻印在石碑上。望着少见且有年头的颇有中国农村风格的礼堂建筑,不禁让我想起了回乡插队务农时的情景。杏花村素有桃杏满园,风光秀美的美称,民谣有“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中有美酒,村中有佳人”的说法,让人颇感好奇和心动。也许是因缘没到,也可能是那天天气炎热的缘故,反正美人没有遇见一个,倒是看到了几位卖水的老婆婆和几个面孔长得黑里透红的孩童。
  
  沿着用青砖铺就而成的小道,我漫步前行。微风徐徐,白鹭飞扬,整个人置身于杏林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我边走边寻,不禁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感觉人在水中,水在村中,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鹭中,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含烟带雨的杏花村,像是一块温情婉约的碧玉,镶嵌在大别山的青山绿水中,格外惹人怜爱。路过这人间仙境,过往行人都会停下来,品杏花美酒,看杏林风光。难怪杜牧、苏东坡这些骚人们在这里更是踯躅不前,题写诗词歌赋于馆驿墙上。杏花村的美名,也由此传向远方。
  
  当年的杏花村让文人墨客留恋不舍,如今的杏花村乘势而上,魅力依旧。依小山,滂清泉,杨柳依依,桃杏遍连,山环水抱,风光秀美,是一个可供观光游览,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景由天地生,文因景而成;景借文生辉,文赖景相传。杏花村风景区虽然仍在开发建设当中,但是我深信明日的杏花村,将会光彩夺目,活力无限,以磅礴的气势,向着世人展示她的无穷魅力。

喜欢
(0)
0%
不喜欢
(0)
0%
------分隔线----------------------------
编辑点评
  • 伊若雪 于 2012-09-07 09:17:10 审核

    有句老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亲临麻城之后,对麻城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从街道窄狭,店面零乱,交通不便,到宽阔、干净的街面,朴实无华的田野气息,现代化自然色彩。通过文章,读者不仅了解到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也从中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发表评论(注册会员并登陆后才可以留言评论哦)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猜你还喜欢
随便看看
www.baijialebb.com..www.quanxinbct.com.www.nseei.com.www.45888888.com.www.gxbei.com.www.bocaishengya.com.www.qlf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