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在成都平原上奔驰着,多么广阔的平原,平展展地铺在眼前。稻田一望无垠。稻田中点缀着一些瓜果农作物。星星点点的小村庄恰到好处座落其中,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天府之国”在这里得到最好验证。
透过车窗不知看了多久,直到眼睛渐渐疲劳。闭上双眼休息片刻。当再次看着窗外时,平原上已隆起了一座座小山丘。看来,乐山快到了。后来证明我的猜测没错。
乐山,久仰了的的乐山。
进了检票入口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好大的“佛”字刻在长满青苔的石壁上。细看,竟然是苏东坡的亲笔。有如在茫茫人海中突遇故友般的意外惊喜和随之而来的亲切感。这些天闲暇之余就在读《苏东坡传》,读着、读着,他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且不说颠沛流离的他了。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路边石壁上那一尊尊石刻佛像已风化的不成样子,很难找到五官齐全的。看来该好好修缮一下了。
来到凌云寺前。人声鼎沸,拥挤不堪。有到凌云寺降香的,更多的是游客排队到乐山大佛佛脚下。因为只有到了佛脚才能从正面看到完整的大佛尊容。而要到佛脚,必须顺着崖壁边的陡峻小径下去。小径上全是排队的人,只能寸步而行。导游说要下佛脚的话,必须排队三个小时左右。不是路远,而是人多。看着这情景,我打消了下佛脚的想法。佛在心中即可。
我在乐山大佛附近溜达着。亭台楼阁,环境清幽。适合在这里摆开一桌,品茗、发呆,顺便看看这绝妙的三江交汇处。三江交汇指的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在这合流一并向东奔去。导游说,古时候这儿常常有水患,因而有了镇压水怪的乐山大佛。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乐山大佛竟然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其外表形象与我们的认识形成强烈反差。也许是为了镇住水怪,弥勒佛一改往日笑容,变得严肃而矜持。这么一想就合情合理了。
多数人去看卧佛了。我没去。我们就在景区出口大门前席地而坐,苦苦等候良久。没去,是因为赌气,看卧佛要另掏腰包80元。既然是卧佛,就让他好好躺着休息吧,不去打扰他也许是对的。
今天的行程比较轻松,我们早早就到了峨眉市区宾馆入住。
晚上,一伙人去吃宵夜。倍感意外的是,在峨眉的夜市上我们吃到那么好吃的鱼。它们是“活烤三江鱼”和“清蒸江团”。前者好理解些,先把三江鱼烤个半熟,再下锅红烧;后者,其实是清蒸鲶鱼。这两种鱼虽然品种普通,但是味道出奇的好。特别是“清蒸江团”,鱼肉细嫩、口感润滑。大家一致认为它比家乡的鱼还要好吃得多。
次日,5时30分准时出发去峨眉山。之所以这么早,大家说是要把时间留给成都,好好在成都市区逛逛。
峨眉山,的确巍峨,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陡峭和跋涉的艰辛。此时,它也不能让我怦然心动了。如果给旅行社提个建议,那就是应先去峨眉山再去九寨沟。峨眉山毕竟是一座名山和佛教圣地,一路上游客络绎不绝。
万年寺,俨然历尽“万年”的样子。它是峨眉山主要古刹之一,寺院内殿宇重重,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极其生动的历史故事。李白听广浚和尚抚琴,多日不去;米芾兴起,写下了“第一山”三个字;万历皇帝其母求子,果然灵验,母子俩对普贤菩萨都感激不尽。
万年寺的历史就让它生动地传说着吧!
离开万年寺,我走下那数不尽的台阶,远离了佛门圣地。我只是这人潮中的一过客。再见吧,峨眉山。
下午5时回到成都,几个人匆匆赶到杜甫草堂。此刻,离关门时间仅有一个小时了。一问门票,60元。我们商定,在大门口合影留念,到此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