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市百顺镇为了节约公务接待成本,在今年的公务接待中,用自酿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购买酒水。该镇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百顺镇虽偏僻但每年接待压力不小,“平均一个月要喝掉100斤酒。”上述负责人粗略计算,自酿米酒成本只有约5元/斤,这比在市面上购买酒水要节约不少钱。(10月29日《南方农村报》)
自酿米酒,成本低廉,较之于市面上购买便宜,且自酿的白酒质朴、醇香好喝,不乏特色,用自酿白酒接待还可节了一大笔公款吃喝的支出,不失为一种智慧,一种省钱的招数。“农家腊酒虽浑”,待客却是盛情。因此,不少人疾呼,该将“自酿米酒”的法子推广开来。
用自酿米酒接待,虽有农家乐的味道,但与高档酒相比,可是差之千里。其实,用自酿米酒接待,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无奈,体现了“中国式接待”的辛酸。有网民认为“自酿接待酒”不值得叫好。原因在于所接待的“可能仍是那些分量不够但又必须招待的人员。”假若是大官要员来了,在“接待就是生产力”、“再穷不能穷吃喝”、“干得好不如陪得好”的大环境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务接待已步入“茅台时代”,这样的接待,说不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自酿米酒”接待也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作秀,恐怕并不是老百姓所期待的好“独创”。“自酿米酒”接待,在很大程度上透出了公款吃喝难以遏制的几多尴尬,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公宴改换“自酿米酒”接待是治标,并非治本。因为这种接待方式根本不能解决公款吃喝问题,不能根治“中国式接待”的弊病,无法缓解基层政府的公务接待压力,反应更多的是暴露公款的浪费,甚至背后更多的潜规则和利益链。“要让基层政府的财政生态正常、健康,单靠它们的‘自我改良’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依靠于单一的财政公开也不够”(王聃)。在公务浪费的链条上,“自酿米酒”接待只不过是堵住了一个小口子,要想彻底根治,还得从源头关上阀门,标本兼治。
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带来的腐败,严重腐蚀着党和国家以及社会肌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及浪费,严重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带来的腐败,铲除产生消极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这就必须对现行的公务接待制度进行深刻反思。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购买高档烟酒和礼品的规定,改革公款接待模式,规范公务接待行为。上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应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调研、检查和视察,不给基层政府增添经济负担。政府以及监管部门要加强公款接待常态监管。加大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除了完善預算、问责制度外,还要本着事权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配置公共资源的权力,以减轻基层公务接待压力。此外还要对“嘴上腐败”尽早入罪,甚至取消公款接待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的浪费和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