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小说频道 > 人物传记 > 洛神庙 > 第 1 章 默认章节
第2节 三兄弟哀悼父母

崇祯十六初秋的江南,落叶纷飞,衰草连天,一片萧条的景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秋天似乎提前了。苏州城里来了一户人家——兄弟三人及其妻儿。他们原本是在京城居住的,但是京城危机四伏,他们的父亲王庆福(在京为官)决议让他们回故地度日。

兄弟三人先在吴地购置房产,每人三间,依次相连,外加一个后花园。在当时富贵之家,权势之府都会为后世子孙购买田地(田地可以收租),但王庆福在兄弟三人临行时,告诫他们:天下的局势已经明了,大明王朝一去不复还;买来的田地等到改朝换代时,又要回收,重新分置;银两是不会回收的,待到天下大定,购置田产方是上策。

三人尊重父亲的叮嘱,在吴地并无营生,只靠王庆福多年积攒的钱两,维持生计。他们深入简出,不张声势,过着平静而快意的生活。

    三人中长子兴明,娶柳氏为妻。柳氏名金兰,祖籍金陵如花似玉,多才多艺,贤惠善良。王庆福满意之情益于颜表,但令他无奈是:长子夫妇,结婚多年,膝下无儿。他想为子娶妾,开枝散叶,但想到大明王朝江河日下,自己身为高官,理应上为皇上分忧,下为百姓着想,国家内忧外患,若存私心,为子娶妾,愧对祖宗。且次子、三子都已开枝散叶,还是顺其自然吧!

次子盛明,娶李氏为妻。李氏名彩菊,祖籍京城,商贾之后,平时喜欢吃斋念佛。夫妇俩育有二女,长女取名淑慧,次女名叫淑贤。

   三子光明,娶陶氏为妻,陶氏名秀,表字辣梅,祖籍苏州精明能干,是个女中‘豪杰’。婚后两人育有儿子,长子仁德,次子仁才。

兄弟三人购置房产之后,尊父之命,回王家村祭祖。王家村在吴城郊外。王家是当地的望族,人口众多,好书成风,人才辈出,数人在京为官。

现在的族长是王永焕。他是本族最为年长之人,现已八十来岁,秀才出身。先时在本族是私塾中教书。王庆福便是他的学生。此次回家,王永焕收到书信,拆开看之,明白来意遂带他们到王家祠堂祭祖。仪式完毕族上老老少少,上上下下,黑压压上百人来至祠堂。大家相互认识问候,谈天说地,直到天色将晚,方才散人。

二个月之后,京城王庆福的管家潘吉带信,颇费周折在找到兴明全家。兴明拆开信封视之:不知吾儿近日安否?为父万分想念汝等。京城危在旦夕,汝等不可回京,吴地是吾故土,亲戚本家,人数众多,汝等应礼尚往来,不可造次行事。如吾有不测,不必上京寻找吾身,亦不必建墓造坟,刻字竖碑。汝母自有安排,不必担心。可怜大明江山,沦为他人之手。吾痛心疾首,泪沾衣襟。

     兴明看罢,告诉众人伤心不已哭道:“父母若真有不测,尸首全完,我等岂不成了不肖孙了。”陶氏建议道:“依我看来,外面兵荒马乱的,你等去找,不是自寻死路。父亲大人再三叮嘱不要回京,还是让潘吉去寻吧。”

     潘吉深知此去有可能命丧黄泉。但他有无法拒绝,于是应承道:“这是我去寻找,若找到那是老天开眼,若找不到,那就不得怨我。”兴明紧握潘吉的手道:“不管找没找到,我等感激不尽,哪有怨言?”在旁的柳夫人随即把盘缠递给潘吉。潘吉下银两道:“我先告辞!四个月之后再见。”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第二年了。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王朝一去不复还了。 没过几个月,满人入关,李自成节节败退。 北京城战火不休,城头易帜,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千里之外的吴地,歌舞升平,一片安详,毫无战争的迹象。

     兴明全家喜忧参半,喜的是柳夫人怀孕了。兴明夫妇都是不惑之年的人,本以为此生不能生儿育女,没想到老天眷顾,人到中年,得以遂愿。兴明访医问药,如何安胎,如何用药,如何滋补,如何饮食,全都铭记在心,一一照此就做,效果颇佳。李夫人整日在家念经诵佛,祈福祷告。一侧是为柳夫人求平安,二侧是她自己的信仰。陶夫人能说会道,每日逗柳夫人开心。全家人竭尽全力为柳夫人服务,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忧的是王庆福夫妇杳无音讯。兴明一家让潘吉去北京打探消息,已过去半年了,但潘吉还未出现,是福是祸,难以料之。

     这日下午,王家来人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客人。大家聚集,定睛一看,原来是潘吉。兴明连忙为潘吉准备衣服,让他沐浴一番再出来相见。大家在兴明家的中堂等候潘吉出来。

   兴明家的中堂布置十分简陋,四面墙壁,没有粉饰,古朴的青砖,暴露在外。正中间的墙上,挂着一幅《老树昏鸦》图,弯曲的主干,无叶的枝干,数只乌鸦,穿梭在树枝间,张嘴啼叫。中间一张水杉方桌,上了淡淡的红漆。

   大家围桌而坐,不久潘吉换上衣服,精神爽朗出来。兴明急忙问道:“潘吉!北京城如何了?”潘吉就把北京城如何易主,北方如何混乱,都说了一遍。

   氏叹道:“难怪你成这样,一路艰辛,九死一生,实属不易。”潘吉道:“能活着回来,不幸中的万幸,见到各位少爷夫人安康,小人一路艰辛,又能算什么?”兴明问道:“辛苦你了,不知我父亲如何?”潘吉哭道:“北京城一片狼藉,如何能找到老爷?听说老爷为大明捐躯了。”大家听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盛明呜咽地道:“我母亲如何?”潘吉拭泪道:“老夫人,恐遭不测。听说李自成把前朝的官吏家属全都杀了。”潘吉说完,大家更是痛哭流涕。光明极力控制自己的泪水道:“不是听说吗?说不定父母亲还健在。在还未找到父母尸首之前,我们不能如此断定。”

      陶氏提议:“不如这样,我们还是等等看,待时局平稳之后,再去寻找也不迟。”兴明道:“我看就依陶妹的意思,先让潘吉住在我们家。”随后又对潘吉道“潘吉你看如何?”潘吉哪有拒绝的理由?点头同意。兴明又道:“那就先这样,大家不要在哭了,我们的父母吉人自有天相,定逃此一劫。”李夫人合掌道:“但愿如此,佛主保佑!”柳夫人劝慰大家道:“一切都会平安的,我们在这愁眉苦脸,眼泪汪汪也无益。”大家听完,各自拭泪,依次而散。潘吉沐浴清洗,换上新装,再此住下。

     不过几日,王家村来亲戚,兴明全家从亲戚的口中得知,在北京的几房同族,逃难到王家村,他们说,王家的官吏及家眷基本都被李自成杀了,他们是死里逃生,才逃回到吴地的。这下全家人深信不疑。大家相聚一堂,讨论父母身后之事。

      兴明哭道:“父母的遗体已经去数月,难以寻到,如何是好?”陶氏哀道:“遗体是寻不着了,就是找到,又如何辨认?不如我们在祖坟之地,建一座父母合葬的衣冠冢,牌位放入祠堂,我们逢年过节,去那祭祀,才是孝道。”潘吉安慰道:“大少爷节哀,老爷是我的大恩人,我无财无权,不能报答老爷的再生之恩,只能为老爷护陵守墓,时时打扫,不使枯草残叶,堆砌左右;日日看防,不使盗墓贼人,掘破毁坏。”兴明道:“那更好,明日我就令人在祖坟旁边建造房屋,再给你些钱两,娶妻生子。你看如何?”潘吉谢道:“大少爷,对我恩重如山,我成家之后,子孙后代定当为少爷家世世守陵,岁岁祭祀。”